信息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省内头条

世界第一高桥为当地群众带来致富新机
峡谷深处创业潮涌

作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范力 周强 王潇来源:贵州日报发布时间:2025-09-21

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横空出世,不仅将峡谷两岸通行时间大幅缩短,更成为承载群众致富梦想的强劲引擎。

桥畔未通先火的人流、桥下奔腾不息的水流、桥上即将飞驰的车流,共同勾勒出“桥梁观光+运动体验+旅游服务”的桥旅融合新图景,彻底点燃了两岸群众投身创业的热潮。

花江峡谷深处,一场以桥为媒的共富实践正蓬勃展开——

9月16日晚,安顺市关岭自治县花江镇灯火初明。新开张的餐馆门外,“开业8折”“进店送配菜”等横幅在霓虹映照下格外醒目。

现年50岁的仇兴琴,在新开的牛肉火锅店中忙碌地为食客端送汤锅。餐馆日均接待20余桌客人,营业额超2000元。

“来的大多是看桥的游客。这可是世界级的招牌,未来人流量肯定会更大,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曾在外面经营餐馆十余年、因生意不佳返乡的仇兴琴,看准大桥带来的客流,果断重操旧业。

大桥另一端,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花江村的梁再芳,很早便嗅到商机。原本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的她,早在大桥开建前便毅然回乡,开办起布依风味的农家乐。

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年收入十余万元。“世界第一高桥就在我们村上方,游客越来越多,这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她信心满满地说。

大桥即将通车,短短几个月内,关岭花江镇已涌现10余家新餐馆;贞丰平街乡也新增9家特色饭店,家家生意兴隆。

“游客来了,不仅要吃好,也要住好、住得舒服,”花江镇的卜彪原本经营诊所,看准大桥带来的旅游人气,毅然将自家700平方米的房屋改造为民宿:一、二层保留诊所,三、四层建成客房,还增设泡池和药浴套房。

“大桥自带流量,康养加旅游,肯定有吸引力。”目前,卜彪正加紧装修,计划大桥通车当天民宿正式迎客。

无独有偶,在平街乡花江村布依桥缘居民宿里,老板林国权通过闲置老房改造的民宿已经运营多时。

“推开窗,就是世界第一高桥!”他站在院中仰头介绍。尽管未做宣传,26间客房却常常一房难求,“旅游旺季时,连我自住的房间都腾出来给客人住!”

花江镇五里村的胡光琴,今年春节回乡,看见游客在村口拍照观光,便果断辞去浙江工厂的工作,在当地政府规划的区域摆起小摊,销售本地特色小吃。

“旺季从早忙到晚,一天能卖一百多份,轻轻松松赚一两千元。”她满意地说,“现在不仅有稳定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像她这样的小摊,在村口越来越多。

数据印证着热度:关岭自治县市场监管局花江分局工作人员田丽介绍,最近每天都有群众来咨询开餐馆、办民宿需要的材料。截至9月17日,花江镇已有民宿酒店24家,今年新增11家;餐馆98家,今年新增25家;其他的个体工商户不计其数。

如何将“大桥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也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重点思考的问题。

花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彭开波表示:“我们要打造‘世界高桥第一镇’,不仅让游客来‘看桥’,更要让他们‘留下来’。”

花江镇计划发展“高端酒店+家庭客栈”的民宿集群,挖掘本地美食,打造康养基地,并与黄果树瀑布等周边景区联动,形成“一站式观光体验”。

在平街乡党委书记张德林看来,花江峡谷大桥不仅带来了旅游人气,更激活了产业振兴的新动能。

平街乡将围绕“世界第一高桥”这一核心IP,加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建设,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红色+桥旅+文旅+农旅”多元融合,持续丰富旅游业态,助力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

一桥飞架南北,“世界第一”享誉中外,加之大桥建设伊始设计团队便系统规划桥旅融合,两岸群众的创业热情已被彻底点燃。

从坝陵河大桥开启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到如今世界第一高桥承载两岸群众致富希望,对于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贵州而言,桥,不再是简单的物理连接,已经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载体。

旅游产业是公认的富民产业,在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之中,每一位普通群众都是参与者、见证者,更是受益者。

附件:

责任编辑:母贵昌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