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时政要闻

旅游饭端得稳吃得香

——“这5年,他们过得怎么样”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杨小友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发布时间:2025-09-07

  8月19日清晨,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石操村半山腰的菜地里,村民靳光禄点播完白菜种,转身走向相邻的菜垄采摘鲜嫩蔬菜。竹篮渐满,他加快脚步往800米外的湘花民宿赶,“现摘的菜游客爱吃,得赶早回去炒。”


  靳光禄家紧邻百花湖,曾因地理条件和交通限制,只能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而兴叹。随着经济发展、交通完善,观湖赏景的游客纷至沓来,小山村刮起了“旅游风”,众多村民像他一样端起“旅游碗”,吃上“旅游饭”,收入年年增加。


  靳光禄的新生活


  “旅游发展起来,日子就有了奔头。”靳光禄将蔬菜放进厨房,开始忙活。


  6年前,他还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靠种地为生,种植时令蔬菜、水果,维持基本生活外,略有结余。2019年,看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百花湖游玩,他和妻子一合计,把自家二楼6个房间改成民宿,一楼腾出作厨房,宽敞的院子里支起五六张烧烤架。鞭炮齐鸣中,湘花民宿正式开业。


  “垂钓爱好者、市区的游客最爱来吃烧烤,每晚桌子都坐满。”靳光禄说,不少游客住下来后,夸他家的蔬菜不打农药、水果能免费摘,口口相传间,生意越来越火。为满足游客需求,他陆续种了10多亩瓜豆蔬菜、应季水果,还养了土鸡、做了腊肉香肠,让游客吃得新鲜、玩得尽兴。


  2023年,石操村启动乡村旅居项目,以示范户带动村民发展民宿。靳光禄抓住机遇,在2024年初投入20万元升级民宿,每个房间增设独立卫生间和洗手台,划分标准间与单间,并将侧房改造后新增了3个房间。


  如今,升级后的湘花民宿餐饮、住宿、水果采摘“一条龙”,更受游客青睐。今年6月中旬开始,订房电话不断。“从7月到现在,每天住宿都满房,我们提供一日三餐,一个人一天130元,收入稳稳的。”靳光禄盘算着,今年预计收入9万元左右。


  李凤艳的旅游梦


  下午,位于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浪塘村的山居原舍民宿热闹起来,庭院中鲜花绽放,民宿负责人李凤艳难得“偷闲”,坐在凉棚下和游客喝茶、聊天。


  “以前在家没有收入来源,只能外出打工闯荡。”42岁的李凤艳并非本地人,和浪塘村村民陈龙林在打工时结识、结婚。夫妻二人一起务工,积累资源后回到家乡开办小型五金加工厂,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2022年,浪塘村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李凤艳和丈夫关掉加工厂,将10个房间改建成民宿。2023年4月,崭新的民宿正式迎客。她通过网上推介,让更多游客了解到她家民宿。


  “民宿提供住宿、餐饮、棋牌等,我们根据游客口味需求,先下菜单,征求游客意见,调整菜品口味。”李凤艳笑呵呵地说,不断学习和改进,现在自己都成了“大厨”哩!屯堡家常菜深受游客追捧。


  去年夏天,房间爆满,订房电话依然不断。眼瞅着游客越来越多,她扩大民宿规模,加盖一层楼,新增10个房间。


  “今年6月初,游客纷纷提前预订客房,20间房基本被湖南、重庆、四川的游客订完,后来订房的游客都被推荐到村里其他民宿去。”她说。


  傍晚,李凤艳起身走进厨房,洗菜、备菜、炒制,菜香味瞬间弥漫。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两个荤菜、五六个素菜,色香味俱全。


  “在家发展旅游,我们很有盼头。”李凤艳说,今年,我家收入可达10多万元,明年会更火。


  杨元华的新幸福


  下午5点,贵阳市南明区永乐乡水塘村村民杨元华忙个不停,将备好的鸡肉、配料端上楼顶小院。柴火灶里柴火燃烧旺盛,放油、加料、倒入鸡肉,炒制一会儿,加入少量水,柴火鸡开始蒸腾。


  “我家柴火鸡是一绝!很多城里人都喜欢吃,最近两个月4个柴火灶全部订满。”提到招牌菜,64岁的杨元华自信满满。


  杨元华以前种地,伴随着永乐乡农旅兴起,他和村民合伙开了农家乐,主打农家特色柴火鸡。两年前,他单干,将自家房屋稍微改造,院子栽花种草,农家乐取名“喜迎农家”,为游客提供柴火鸡、农家特色菜等传统农家美味,其味道独特、服务好,知名度一下子打响。


  “鸡是农家专供,蔬菜自家种,让游客吃得放心、舒心。”杨元华说。


  农家乐按人头收费,每人60元,中午免费供应蛋炒饭、粉面、汤圆,水果成熟季节还可体验采摘乐趣。


  入夜,柴火鸡炒制好,杨元华招呼游客落座,端茶倒水、打米饭。看着客人欢声笑语,吃得满足,他也沉浸在其中。


  在贵州,越来越多像靳光禄、李凤艳、杨元华这样的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


  如今,我省众多山村旅游欣欣向荣,村民发展民宿、餐饮、民族手工艺品等,走上发家致富道路,过上幸福的生活。


附件:

责任编辑:yuhui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