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新质生产力 塑造核心竞争力
作者:谌晗来源:贵州日报发布时间:2024-01-09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抓手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关键在于打通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全链条融合、创新、应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时光走过百余年,生产力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坚实支撑,它的每一次飞跃始终伴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性创新和创造性应用,催生经济根本性变革并推动社会大踏步跨越。
立时代潮头,发思想新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重要论断,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全新概念树起高质量发展风向标。当前,以数字生产力、绿色生产力、蓝色生产力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少省份都在围绕新质生产力布局未来产业。
串联发展脉络,新质生产力这一崭新创见,源自对世情国情的深刻把握,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新境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极富战略性和前瞻性,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在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主要领导发令动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贵州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当我们真正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正逐渐成为大国比拼的新赛道,也就读懂了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真意: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是“以新促质”,抓手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关键在于打通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全链条融合、创新、应用。
揆诸自身,“东数西算”国家工程布局落子厚植数字新基建新优势、“中国数谷”扎根生长孕育良好产业基础、大数据领域制度创新先行先试释放改革红利、酒烟煤电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六大产业基地”打造衍生增量市场……多维度审视之下,贵州以人工智能等为重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有条件,有优势,更有前途。
高质量发展好比一场“登山赛”,引领未来的新质生产力则是当之无愧的“制高点”。谁能抓住机遇先行攀登,谁就能占得先机、赢得优势,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当前,人工智能作为我省布局未来产业的重中之重,“制高点”已然明晰,期待攀登者抵达。
抢占智能算力“制高点”。算力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也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要素之一。把贵州的电力优势、气候优势、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求我们既要强化算力与电力协同,加快重点地区电力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始终确保“能供”“保供”,也要按照“存算一体、智算优先”的思路,以头部企业为重点,加大智算芯片布局建设力度,着力打造国产化智算集群。
抢占行业大模型培育“制高点”。应用场景和需求拓展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新质生产力向更深层次拓展的路径所指。紧盯贵州酱酒、煤矿、化工、新材料、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重点行业转型升级的增量需求,把握城镇智慧化改造、乡村数字化建设、文旅场景化创新、政务便捷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新量风口,我们要坚持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以高质量“智改数转”加快数实深度融合。
抢占数据训练“制高点”。数据训练是指使用标注好的数据来训练机器学习算法,以使算法能够对新数据进行准确预测或分类。作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贵州算力强、数据储存容量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我们要全力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训练场,围绕数据标注、高质量数据集、模型预训练等贴近算力的产业,会同华为等龙头企业,谋划一批、引进一批、落地一批元宇宙、电竞、动漫等算力需求大的产业,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既事关经济领域,也牵动改革发展全局。从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到加快前沿科技成果“书架”到“货架”的转换速度,从政府与市场协同创新格局的构建到汇聚金融要素支持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不是一家之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保持静待花开的历史耐心,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提质推动发展提档,多彩贵州新质生产力必将枝叶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