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新时代贵州山村巨变
——欧阳黔森《黔村行记》阅读分享会
作者:邹宇来源:动静新闻发布时间:2024-06-17
6月13日,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黔村行记》阅读分享会在贵州省委党校举行,贵州省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吴刚平、贵州出版集团相关人员及省委党校主体班的学员们参加了分享会。
《黔村行记》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是一部反映新时代贵州山乡巨变的报告文学作品,展现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贵州山乡所取得的变化和成绩。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紧扣时代主题,无论是基层干部的创新实践,还是普通村民的生活变迁,都真实反映了贵州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贵州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吴刚平
分享会上,吴刚平说,《黔村行记》是对贵州山乡变化的真实记录,深刻反映了贵州干部群众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接续推动乡村振兴的人间奇迹和沧桑巨变;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深刻思考,关注和回应了全国范围内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方针政策和重要问题。吴刚平表示,《黔村行记》涵盖了十余个特色村寨脱贫攻坚后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选材典型、立意深远。学校将组织教研人员深入研读,将书中的典型案例转化运用于党校课堂,进一步提升案例教学针对性,让理论知识“动”起来、让新时代贵州生动实践“活”起来。
贵州人民出版社社长 朱文迅
朱文迅认为:《黔村行记》是一本有温度、有影响力的著作,该书以文学化的书写,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该书关注的虽然只是贵州乡村,但作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背景、方法、效果的书写,彰显了上下贯通、点面结合、以小见大的思维之力。从村寨到村民,从过去到现在,“醒了”的高原、“变平”的贵州,呈现贵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为乡村振兴主题的书写做出有益的探索,为新时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朱文迅表示该书不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贵州发展的窗口,也为研究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所展现的贵州精神,将激励更多人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贵州省文联主席
贵州省作协主席 欧阳黔森
欧阳黔森则分享了《黔村行记》的创作初衷和过程。他用一组贵州桥梁、隧道、高速公路、村村通建设的成果数据,生动展示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伟大的时代。为什么要去记录那些山村巨变,他表示,在创作《黔村行记》中自己一直在思考和关注脱贫攻坚成果如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通过实地采风那些坚守在一线的干部们用行动回答了他的思考,干部们脱口而出的“我们干部的辛苦指数,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我不在乎他(扶贫对象)知不知道我是谁,关键是我知道他是谁”……让他知道了答案。他说,文学创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我们的作品不能在象牙塔里,不能不关注真实。” 欧阳黔森还与大家分享了他对文学的认知,他认为:“文学就是,无论你的近况,我的近况多么的险恶,多么的不平凡,我们仍然能用一颗善良的心,年轻的心去向往生活。” 他说,正如总书记所说的“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 你的灵魂没有温度,你如何温暖别人?文学,就是一个灵魂寻找另一个灵魂,一个知音寻找另一个知音。
在互动分享环节,会场气氛变得热烈。读者们积极提问,问题涵盖广泛,从“如果您写驻村第一书记,你准备给他定一个什么样的标志和角色”、“如何进一步挖掘贵州文化内涵,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到“新媒体时代,如何用好文学和影视作品,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如何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贵州到建设和发展中来,推进贵州的高质量发展”,欧阳黔森对大家的问题一一耐心解答。
分享活动在签名售书的环节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