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播州区着力锻造新时代党员干部队伍
作者:李清涛来源:中共播州区委党校发布时间:2023-07-19
2023年,遵义市播州区按照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能力、抓项目谋发展能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的要求,以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为主阵地,分层分类对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培训,与党员干部日常教育有效互补互促,有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等方面的能力水平。目前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38期、培训党员干部3700余人。
一、抓实培训内容筑牢育才根基。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为主线,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凝聚铸魂育人强劲动力。一是聚焦理论武装抓好必修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开班第一课,结合贵州实践进行系统灌输、深入解读、通俗阐释,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2023年3月,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5期,培训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700余人。二是突出中心工作抓好主修课。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要求作为重要内容,与党史教育、党建实务等一起列为主修课,制播《苟坝会议——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典范》《民主集中制的生动实践——一封“万急”电报引发一场争论的启示》等党员教育电视片4个,编写《风雷磅礴 遵义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及启示》等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国之大者”。三是紧扣党员干部需求抓实选修课。结合不同领域和群体党员干部实际,相应安排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宗教政策、实用技术等培训内容。开展“村(社区)支部书记大培训”,组织17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到播州区委党校集中轮训一遍。实施“红色引擎”工程,组织143名“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到播州区委党校集中培训,配合播州区委组织部分批组织24个乡镇(街道)的党员到大发渠、刀靶战斗遗址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二、建强培训阵地织牢育才体系。着眼播州区直部门、乡镇(街道)党员干部队伍能力提升培训,构建以区镇两级党校为主体、红色教育基地(教学点)等为支撑的培训阵地体系。一是建强用好区镇两级党校主阵地。播州区委党校今年已举办主体班13期,培训干部1619人次。播州区委组织部统筹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分批组织不同领域党员干部进党校培训,今年开展专业化能力培训9期,培训干部867人次。二是规范建设乡镇(街道)党校。印发了《播州区乡镇党校建设实施方案》,全覆盖规范化建设乡镇(街道)党校24所;建立定点挂帮指导乡镇(街道)党校机制,播州区委党校7名乡科级干部和9名专职教师挂帮指导乡镇(街道)党校,每季度到乡镇(街道)党校指导师资建设、课程开发、培训管理、档案建设等工作。三是挖掘用好红色教育基地。以“有深厚的革命历史文化内涵、有较为完备的教学条件、有突出的红色教育成果、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标准,建立苟坝会议会址、大发渠现场教学基地2个,并建立遵金特支陈列馆、雄师刀靶告大捷陈列馆等红色现场教学点5个。
三、壮大师资力量着力授业解惑。着眼“引得来、培得优、留得住、讲得好”,建好用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一是丰富师资渠道。在加强播州区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着力在市县镇村四级从党政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党务工作者、专家学者、实用技术人才、离退休干部中,遴选35名左右讲师,组建开放式师资库进行动态管理。二是强化师资培训。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有计划地安排10名教师到上级党校专题培训,开展新课试讲5次,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三是促进师资共享。打破师资队伍条块分割、地域界限,畅通流动授课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师资库讲师和课程信息,共建共享优秀师资资源,今年累计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教学17人次。
四、强化培训管理确保参训效果。坚持把严格学员管理和创新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营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培训氛围。一是从严管理学员。严格党员干部进党校考勤和请销假制度,统一教学、统一作息。组建班委会,成立临时党支部,通过班委带头,支部参与,引导学员遵守学习纪律,围绕自身工作撰写学习体会,形成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二是加强作风建设。成立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抽查培训班作风建设情况,对学员学习态度、学习成效、学风情况等进行跟班管理评估,评估结果向区委组织部反馈,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三是创新激发学员学习动力。灵活采取讲授式、研讨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手段,探索“课堂+基地+教学点”实训模式,开展流动党校送学活动,提高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激发参训学员积极性能动性。
一审:何跃江
二审:肖长彬
三审:黄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