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市县党校要闻

不忘初心担使命 笃行实干善作为

——毕节市委党校建校75周年发展综述

作者:谢中林来源:毕节日报发布时间:2024-12-30

从1949年到2024年,75年来,毕节市委党校在毕节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委党校的悉心指导下,始终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干部,为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坚持党校姓党,把牢政治方向展现新作为。充分发挥培养党的领导干部主渠道和重要智库作用,紧扣党在不同时期中心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训任务、设置课程内容,争做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学习的“主阵地”、研究阐释的“生力军”、宣传宣讲的“领头雁”。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党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重要论述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遵循,把党性教育贯穿干部教育培训全过程,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把全面从严治党和从严治校结合起来,努力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聚焦主业主课,课程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教学中心内容,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完善“1+6+N”课程体系,开发课程38门,2门课程获全省党校系统“开班第一课”金牌课程,《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等17门课程获省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或达标课程,1门课程获2024年全省党校系统第二届教学比赛案例组第一名。编写《毕节红色基因》《“同心”品牌与毕节试验区》等特色教材5部;出版《毕节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及实践路径研究》等5部专著或论文集。

  聚焦为党育才,基本培训改革实现新提升。着力在统筹培训规划、做优培训供给、丰富培训形式、探索异地教学互换上下功夫,充分整合市县党校资源,以市带县推动基本培训任务落地落实。市县党委第一时间研究出台基本培训方案,对市县党校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等关键要素进行统一明确,规范办好领导干部进修班、培训班等5类基本培训班次和2类重要专项培训班次。

  聚焦为党献策,科研咨政宣讲跃上新台阶。与省委党校、省社会主义学院、省社科院等单位共同举办3场理论研讨会,邀请中央党校等有关领导专家赴会深入研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多次选派专职教师参加中央社院、中国人民大学等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拓宽教师视野。通过专家“一对一”指导,教师集体打磨课题方式,提升教师科研能力。近年来,省部级课题立项5项,各类科研课题立项数量和科研论文公开发表量逐年递增。创新探索“党校+”“+党校”重大课题联合研究等机制,逐步形成以积极发挥党校系统智库职能为核心、以聚智辅政“1+6+1”政策体系为主线、以深挖学员“富矿”为补充的“同频共振、同向共研、同题共答”决策咨询工作体系。近年来,毕节市委党校采取“七进”宣讲和创新“理论宣传二人讲”等方式,扎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2023年参加全省“理论宣传二人讲”现场展示获一等奖,2024年开展示范宣讲157场次,在全市“毕须有理”杯宣讲大赛中4个组别均获一等奖。


  聚焦开放办学,对外交流合作取得新突破。把对外培训作为宣传和展示毕节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依托独特教学资源,打造“同心赋能”“文化赋能”“山海赋能”等多个干部教育培训品牌。设立毕节试验区特色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开发反映红色文化、同心文化等现场教学课程110门。争取中央社院在毕节设立教学基地,被民革中央、民盟中央、暨南大学等12家列为教学(实践)基地,与全国50多家党校或干部学院建立合作关系。近年来,承接中央统战部、中央社院等30多家部门单位,广州、锦州等15个市以及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国家委托培训班300多期、培训近3万人次。依托东西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广州、深圳市委党校等交流合作,2024年承接广深中青班、广州市年轻干部培训班140余名学员在海雀现场教学基地开展为期1个月的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实践锻炼。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承接委托培训实现“班次过百、人数过万”的重大突破。

  聚焦人才强校,干部队伍建设彰显新气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完善学习进修、交流锻炼等培养机制。2024年选派市县党校优秀教师347人次到中央党校学习进修,到同级党政机关、县级党校、村(社区)交流锻炼。实施全市党校系统青年教师基本文献研读工程,探索建立教师工作量考核激励机制、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职称评审和岗位聘用办法,构建教师健康成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高质量成果竞相涌现的长效机制。坚持以机关党建引领建设、以校园文化塑造精神、以校风建设凝聚人心,打造“党校姓党·红色熔炉”党建品牌。先后获“全省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全市改革创新奖”等荣誉。

  聚焦从严治校,学员党性修养得到新提高。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培训始终,让学员党性修养在“大熔炉”中得到锤炼。注重全闭环管理,把入学教育作为学员入校“第一课”和落实全面从严治校“警钟课”,强化学员学习管理、组织管理、生活管理。注重全周期推进,储备党性教育课程30门,按照“七个一”模式,全周期推进党性教育。注重全链条合作,采取学员互派、教学互换模式,组织学制1个月以上班次学员前往浙江湖州、辽宁锦州、福建古田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推动体验式、情景式教学进课堂,组织学员开展《丁宝桢:为民即天道》《绝壁天渠:永恒的丰碑》等体验教学课程,组织指导各县(自治县、市、区)党校轮流开展沉浸式教学。注重全方位保障,修订完善学员管理规定等制度,调整和充实组织员队伍,建强临时党支部和班委会,增强学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下一步,市委党校将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围绕全市中心大局担当作为,聚焦党校主责主业忠诚履职,推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质增效。

附件:

责任编辑:songqiuyun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