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赤水市“四化四到位”扎实推进基本培训提质增效
作者:伍静希来源:中共赤水市委党校发布时间:2024-11-11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近年来,贵州省赤水市委党校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以“四化四到位”为抓手,扎实推进基本培训工作,积极构建常态化培训机制,以高质量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2024年,赤水市基本培训年度任务为3869人次,截至目前,完成4012人次,完成率103.7%,培训质效明显。
一、队伍建设科学化,确保教学水平到位
紧盯“师资优”这个关键支撑要素,在“引、育、管、用”上出实招。一是在师资招引上发力。在全市范围选拔一批政治强、信念坚、业务精、作风正的科级领导干部、专业人才等建立党校兼职教师人才队伍。同时,通过遴选考调等方式在教育系统选拔优秀教师充实到市委党校。目前,拥有专职教师16人(副高级职称5人,研究生学历3人),兼职教师56人,授课范围满足基本培训各项要求。二是在素质提升上发力。建立健全“一师多课”“一课多师”制度,每名教师每年开发更新课程2门以上,每门课程至少有2名以上教师授课,确保有课有人。实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举办青年教师赛课、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等活动,全方位锻炼教师综合能力。三是在名师培养上发力。严格执行集体备课、新课试讲制度。凡新开发的课程,须经集体审查、试讲合格方能进课堂,确保讲课效果。注重向年轻教师压担子,引导青年教师练胆子、出场子,努力培养名师,打造名课。近三年来,市委党校教师获贵州省第二届“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门,遵义党校系统教学大赛一等奖2门,二等奖2门,三等奖3门。
二、教学内容优质化,确保教学质量到位
立足理论武装、需求导向,全面提升教学课程质量。一是编制课程体系。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6+N”课程体系,形成“三份课程清单”,其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理论教育课19门,党性教育课31门(含特色微党课2门),履职能力提升课20门,满足基本培训多样化的课程要求。二是打造精品课程。充分挖掘利用赤水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河运文化、非遗文化四种文化资源,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精品化打造。近年来,打造“四渡赤水”红色文化精品课程2门,拓展现场教学点16个,开发精品教学线路6条。获省级好课程1门,省级达标课程1门,遵义市级好课程4门,达标课程14门,4门课程获得遵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红培提升工程课程教材开发项目结项。三是推进教材研发。整合赤水市委党研室、赤水市文联、赤水红色文化研究会等力量,邀请省、遵义市专家团队和川渝地区党史研究团队联合调研,形成文献资料作为培训教材。目前,《红红的元厚》《仁岸复兴》等书刊作为干部教育培训教材,编印了《赤水市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现场教学教材》作为全市各级干部教育读本。
三、培训管理规范化,确保教学保障到位
强化基本培训保障支撑能力建设,将各类教学培训资源充分整合利用。一是制定培训方案。结合党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容量、后勤保障能力等实际,制定印发《中共赤水市委党校基本培训方案》,对基本培训的对象、内容、方式、学制、保障等关键要素进行优化完善,确保培训供需精准对接。依据赤水市党员干部基本情况和党校承载量,明确每年度基本培训按照五大类10小类实施,培训党员干部27期3300人左右。二是改善教学设施。争取市财政资金支持,全力推进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新装修研讨室12间,添置音响设备7套,确保研讨式教学顺利进行。同时,着力改善食宿条件,更新食堂和学员楼设施设备,替换学员楼150套老旧床垫,新购置食堂餐具200套,学员餐厅可同时容纳300名学员用餐,全年最多可承载住校培训26800余人次。三是强化跟踪服务。基本培训班次采取“1+2+N”项目化管理机制,由校班子成员担任带班领导,1名科级干部和1名教师担任班主任,各科室人员按职责分工为不同项目培训班次保障服务。建立《市委党校基本培训全流程封闭管理规定》等“1+4”配套制度,增强学员纪律规矩意识,组织基本培训安全应急处突演练,强化学校安保措施,全过程、全流程加强管理,确保住校封闭培训工作安全有序。
四、学教主体互动化,确保教学成效到位
对标基本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要求,切实提升培训效能。一是课前有备而来。在基本培训班学员中开设“成功课堂、调研课堂、晨读课堂、红色课堂、主题课堂”,学员通过带着一个事例来,带着一篇调研报告来、带着一篇经典文章来、带着一个党史故事来,带着一个主题课程来“五个带来”,分享交流自己所学所悟,增强学员参与感和荣誉感。如,2024年赤水市新时代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中3名学员带来的调研报告获得遵义市2024年下半年决策咨询研究课题立项。二是课中有的放矢。合理安排基本培训对象,根据领导研讨班、进修班、基层党员轮训班等不同班次学员特点科学设置课程。培训过程贯穿研讨式教学和体验式教学,辅以早操晨读、学员论坛、理论微课堂等方式,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运用“党员政治生活馆”,发挥党性教育和警示教育两个板块作用,推动参训党员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三是课后有始有终。坚持实施凡学必考、凡学必读、凡学必悟、凡学必述的“凡学四必”,参训学员需完成课后讨论、心得体会以及结业考试,形成以考促学、常学常新、学以致用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学员档案,将学员的参训课程、课堂表现、考试成绩等整理归档,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长年漏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