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党群工作 >> 群团工作

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
——“巾帼风采”系列宣传之一

作者:李晓兰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布时间:2023-11-23

  2023年10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

  回望过去,在贵州省委党校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巾帼力量的坚实脚步;放眼当下,新时代党校女性的风采、魅力日益显现。她们是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以实际行动书写“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的党校新篇章。


奋斗与人生

李晓兰

  斗转星移间我已经入党25年,来省委党校工作也走过了12个年头。马克思曾经说过:“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说明,奋斗是人生实现目标的基础。只有不畏艰难,不惧艰险,努力奋斗,才有可能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马克思的一生都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他一生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流亡之中,流亡的岁月是难以忍受的,它带来了饥饿、贫穷和疾病,也带来了无数的烦恼和可恶的事情。但是,马克思没有畏惧,也没有放弃,而是迎难而上,勇于奋斗。在不断流亡的生涯中,他反而完成了两件伟大的历史性工作:参与建立了“共产国际”,完成并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涌现出了无数努力奋斗、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年代,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悲壮的一生奉献给了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传承先辈的奋斗基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苦干实干,创造惊天动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的事业,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篇章。所有这一切,都生动诠释了一个道路: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2022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他强调,“展望未来,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宏愿而奋斗。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荆棘丛生、充满坎坷。强者,总是从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更应该努力奋斗,用奋斗来装点自己前进的人生,用奋斗来书写自己辉煌的人生。

  当然,也必须注意到,奋斗并不意味着一味埋头前行,像一张紧张的弓一样始终绷紧着弦;奋斗并不意味着始终惊涛骇浪、负重前行。这显然不是奋斗的人生的全部。余华在《活着》就说过:“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在不懈奋斗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缓缓流淌着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澄净的水面倒映出的蓝蓝的天、洁白的云,倏忽而过的飞鸟的影子,扑鼻的花香,等等。

  入党20多年的磨砺中,尤其是加入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这个大家庭后,在“党校姓党”“实事求是”原则的熏陶下,我更感受到了沉甸甸的使命和荣誉,责任和担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因此,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砥砺自己的党性,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宽广道路上乘风破浪、扬帆起航、奋勇前进,才能让自己的党性得到充分的锻造与冶炼,从而真正体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其次,要立足本职工作,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合格的党校人。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的初心使命就是“用学术讲政治”,用学术讲好中国故事。正所谓“阐学术之真谛,济苍生而文章”。要立足于本职工作,立足于教学科研咨询宣讲,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决策出成果,宣讲入人心。做到一切教学、科研、咨询、宣讲、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始终保证正确的施教、科研方向,把握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理论导向,始终站稳党的立场,传播党的声音。

  诗人海子说:“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今天的太阳 今天的马 今天的花楸树/……/从黎明到黄昏/阳光充足/胜过一切过去的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可以预见,在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征程上,我们将用奋斗的彩笔,为祖国绘就最新最美的画卷,也为自己描绘出五彩斑斓的美丽人生!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行稳致远,为党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晓兰,女,系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获奖经历:

  1.讲授专题《红军长征在贵州》获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2022)、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2021);

  2.获贵州省干部教育培训名师(2023);

  3.《中国共产党应对西南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历史经验研究(1949-1966)》获贵州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研究报告类三等奖(2023);

  4.获贵州省直属机关2021-2023年度“学习型党员”荣誉称号(2023);

  5.讲授专题《认真学习党章 严格遵守党章》获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2022)、全省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团)系统第五届精品课(2021);

  6.获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先锋”(2021);

  7.《提高社区治理党建组织力对策研究》获2021年度全省城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城市基层党建类三等奖;

  8.《中央红军长征转战贵州的适应性研究》获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2021);

  9.讲授专题《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党章》获贵州省党校系统第三届好课程(2018);

  10.获首届贵州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省级“教研新秀”(2018);

  11.《审视与批评:<晨钟报>视域中的民初社会》获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奖著作类三等奖(2015);

  1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下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14);

  13.《大鸣小鸣:<晨钟报>的读者畅言专栏》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0);

  14.2021、2022年度贵州省委党校优秀党员,2020年度贵州省委党校优秀党务工作者;

  15.2021年度贵州省委党校优秀教师,2016-2022年度连续7年获贵州省委党校优秀教学奖,2021年度贵州省委党校优秀宣讲员,2014、2015年度贵州省委党校优秀教学专题奖,2014、2022年度贵州省委党校研究生优秀课教学奖,2017年度贵州省委党校教师进修学院委托培训班优质专题奖;

  16.2012-2017年度、2020-2022年度,9次获贵州省委党校优秀教研工作者;

  17.2012、2016、2019、2021、2022年度贵州省委党校年度考核优秀等次。


附件:

审核:毛飞容
责任编辑:zhouchangyan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