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员登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时政要闻

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作者:李海钦来源:贵州日报发布时间:2024-01-1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政策措施,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


形形色色的群组、日复一日的打卡,“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人不胜其扰;尽管文山会海“少了”,资料台账“薄了”,但上报频次高了,也会让人不堪重负;一些随意设立的临时议事协调机构,叠床架屋、主责缺失,群众去办事情容易被“踢皮球”……形式主义的“旧问题”披上“新外衣”,隐形变异潜滋暗长,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贻误工作、劳民伤财,从根子上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影响事业发展,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原因,有的只唯上不唯实、只顾迎合上级;有的不深入调研,拍脑袋决策;有的作风漂浮,评审检查走过场;有的弄虚作假,搞“数字政绩”。


尽管表现不同,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光看面子不看里子,只重表象不重实质,只求显绩不求潜绩;表态快调门高、落实差行动慢;脱离实际在既有规范之外“另起炉灶”“定制标准”,有意拔高“自我加码”。凡此种种,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悬在半空,最终会因不切实际、人浮于事,落得一地鸡毛。深究其根源,根本在于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仍不牢固,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责任心缺失,逾规越纪、任性妄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基层工作既要面对千家万户的家长里短,还要处理各种突发的“疑难杂症”,十分重要、复杂和繁重。如果基层干部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各种迎来送往、报表台账、考核检查上,不仅偏移了工作重点,导致工作脱离群众,也加重了工作负担,挫伤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统筹部署、持续推进,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歪风邪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了政策措施,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亮剑”。大力精简文件规范发文管理,层层压缩会议提高会议实效,加强统筹管理规范督查检查考核,通过大力整治文山会海,着力提效能抓落实,减轻基层一线负担;开展主题教育,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驰而不息纠治“四风”。


一篙松劲退千寻。作风问题像“滚刀肉”,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和反复性,喘口气就会反弹、歇歇脚就会抬头,一刻也不能松劲,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需要既“破”又“立”。一方面,持续出实招硬招,破解形式主义顽瘴痼疾反弹回潮、隐形变异、潜滋暗长等问题,卸掉束缚基层干部手脚的“紧箍咒”;另一方面,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考核导向,引导党员、干部树牢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破立并举,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生存的土壤,让投机客钻营者无市场,让实干家奋斗者有舞台。


基层是减负松绑的最大受益者。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把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相信广大党员干部能把肩上千钧重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中。


附件:

责任编辑:zouchangyan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