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学员成长
云南省委党校张雷军教授为2019级文化产业班作专题讲座
作者:王丰硕来源:研究生部发布时间:2021-04-2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4月17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张雷军教授为我校黔西南州委党校教学点2019级文化产业在职研究生班学员作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由研究生部主任戴宇同志主持。
张雷军教授的讲座围绕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展开。首先,他指出民族的融合是指不同的民族在长期交往过程中相互吸收文化,逐渐生成新的特征,最终形成另外一种民族的现象。融合的另外一种形式是作为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民族不断的消亡,消亡的过程中又有新的民族产生。其次,张雷军教授就“交融”做了解说,“交融”既要承认民族文化差异性多样性,又要承认和推动民族共性进步性,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体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边疆治理的重要优势。他陈述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差异性现实。因此,统筹区域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大问题。最后,对“民族互嵌”进行深刻解读,阐述了“民族互嵌”就是打破以民族、区域等为单元的社会分工分布格局。得出民族互嵌就是没有地位差距才愿意交往交流;只有在一起工作才能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地位平等、有共同的语言和利益才愿意住在一起。
结合我国历代民族融合及发展过程,张雷军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族人民长期历史交往、交流和交融的结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夯实民族团结的基础。因此,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讲座结束以后,张雷军教授还与现场的学员进行了交流,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张雷军教授精彩讲授,进一步加深了对民族融合的了解,为在工作中的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解决提供了思考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