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体班培训 >> 教学动态

学员学习心得交流选编三

作者:欧阳海南 来源:中青一班(第61期)发布时间:2020-04-23 18:27

【学员学习心得交流选编三】

 

坚持底线思维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一组李政

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典礼上的讲话,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是要肩负起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政治责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各级党员干部政治职责,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

二是要深刻认识形势变化,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我们面临的风险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既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更加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有丝毫麻痹和放松情绪。

三是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目前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深刻变化,这对我们党长期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变化,只有坚持底线思维,着力破解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四是要坚持未雨绸缪,提高防控能力。当前,就业、教育、医疗、食品药品等社会领域方面还有不少风险隐患,比如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这次防控疫情的人民战争,足以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未雨绸缪的洞察力和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足以证明我们国家的制度优势。防疫战目前取得的阶段胜利,其根本保证就是有党的坚强领导。

坚持目标导向  推动内源扶贫

二组柏媛媛

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思考脱贫攻坚战工作如何贯彻目标导向(内源扶贫),我有三点体会。

一是扶贫先扶志,先扶干部再扶群众。贫困原因不外二种,一种是完全无发展能力的,通过民政救助和社会扶助给予兜底保障,还有一种是发展能力暂时缺失的,通过缺什么补什么的精准扶贫给予保障。可逆转的因病因学的暂时困难,给予医疗补助救助、教育补贴补助。没发展思路的,扶持龙头企业领建合作社集结发展,没技能的,送产业技能培训到田间地头,乐意外出务工的,送就业技能培训并推荐就业。这么好的政策,还有贫困尚未消除,原因只有一个,发展志气不足。群众志气不足,是满足现状。干部志气不足,是缺少解决困难和问题的方法。当脱贫攻坚干部课堂培训、实地观摩、现场办公能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传递到位时,这个志气就会持续强盛。

二是扶贫先扶智,先扶孩子再扶家长。缺乏内生动力的成人,免费的技能培训送到家门口都不要,用小手牵大手的方式,很有效果。我在黄平尝试办农村小学家长学校,倡导孩子、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动员家长来学技能,鼓励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提前2小时来,学学手工,现场学会现场参加生产现场拿到收入,效果不错。

 三是扶贫先合力,先合机关再合基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目标先横向分解到各部门再纵向下达县乡村时,会有口径不一、政策打架等现象,妨碍基层落小落细落实,影响政策实施效果。

用硬举措完成硬任务

三组  杨梅

在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发起最后总攻的催征战鼓、冲锋号角,为我们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对贵州来说,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和贫困县的脱贫摘帽任务,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不能打半点折扣的硬任务。经过几年来的奋力攻坚,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困中之困,2019年底全省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98万户30.85万人,其中大多数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劳动力和因残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64.43%,主要依靠“帮扶”。

按照上半年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要求,现在只剩下90多天,平均每天要脱贫近3000人,时间之紧、任务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今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现阶段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把弦绷得紧而又紧、把劲鼓得足而又足,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集中精力、集中资源、精准发力,确保用硬举措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一是聚焦“3+1”类对象,精准监测精准施策。二是聚焦产业扶贫,强化调度考核。三是聚焦“应收尽收”,推动春耕春种。四是聚焦就业稳岗,增加储备脱贫技能。

实施单株碳汇  助力脱贫攻坚

四组王家齐

生态环境部门如何积极参与歼灭战?我认为应充分发挥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按照志刚书记提出的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完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的要求,大力实施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充分挖掘林木生态和经济价值,帮助特殊困难人口脱贫和巩固脱贫成果。

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是我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省委、省政府“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将林木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而创新开发的一个生态扶贫项目。具体内容为,将全省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林地中具有一定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林木,通过编号、照相后录入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按每棵树每年碳汇价值3元人民币计,建立林木数量、碳汇价值、贫困户基本信息等数据库,发动社会个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购买,购碳资金直接全额进入贫困户个人银行帐户。按每户平均开发碳汇林2亩,每亩按225棵树计,项目实施后将每年为贫困户带来1350元的收益。该项目只需林户把林木看护好,不需做其他任何工作,深受林户欢迎。

贵州省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于2018年7月正式实施以来,范围已覆盖全省除贵阳市以外8个市(州)60个村的11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若碳汇量全部卖出,收益可达129万元,户均可增收1139元。

生态环境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针对全省脱贫攻坚重点督战对象,特别是针对脱贫不稳定和还在脱贫标准边缘的而又有林木的贫困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扩大林木范围、创新核算方式、优化开发流程、拓展购买渠道,大力实施单株碳汇精准扶贫项目,并发动社会团体、企业及个人积极购买,将其林木生态价值转化成经济价值,提高林户经济收入,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审核:李 莹

编审:马 君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