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体班培训 >> 主体班最新资讯

开学第一周——第57期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侧记

作者:潘源图: 第57期厅干班班(支)委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布时间:2021-03-31 23:37


2021年的这个春天,党校的节奏和热度比以往更快、更强。

“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号令声声,战鼓阵阵,干部队伍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格外重要而急迫。

带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自觉责任,带着通过系统理论学习,提升素养能力、指导实践工作的自觉要求,3月22日,第57期厅级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们与其他春季学期主体班学员一起,从全省各地来到了省委党校。

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校长(院长)刘捷同志为学员们上了“开学第一课”,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政治品格,练就干事创业的过硬能力本领,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认真聆听了刘捷同志的讲话,按照党校对学习教育的要求,开学第一周里,厅干班的学员们努力实践着“三个转变”,从工作岗位到学员身份迅速切换、无缝衔接。

从晨读到班级微论坛分享,从电影党课到党史学习教育,从《共产党宣言》《实践论》《矛盾论》到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开学第一周的学习生活,密集而充实。带着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领会,结合课程教学对经典理论、创新理论的系统性梳理,学员们的学习思考逐渐深入,思想的交流也更加活跃。



3月26日,厅干班上了第一次案例课:《开创贵州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先河——贵州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创新实践》。


分组讨论后,左尚武、杨怡、陈榆、魏巍四位学员分别代表各自的小组,做了十分精到的总结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涛老师点评说,厅干班的学员特别善于思考,研讨中,有理论的高度和深度,有实践的深入体会,特别是结合各自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有质量的见解和建议。



发言摘编:

学员左尚武代表第一组发言

第一,理念层面。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经济增长的资源和环境约束越来越严重,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加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不断丰富和完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这是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更带来发展理论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体现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第二,制度层面。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生态文明框架下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法治方面。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二是经济方面。明确资源有偿和生态补偿制、损害赔偿等制度。三是责任方面。建立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等,落实各类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第三,实践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牢牢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让石漠荒山变为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成就金山银山,贵州在绿水青山间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道路。2014年,贵州率先将赤水河作为首个生态文明改革实践示范点,发布《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启动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保障制度、环境保护河长制等12项生态文明改革措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贵州将以高质量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彻新发展理论,因地制宜选择好发展产业,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学员杨怡代表第二组发言

赤水河流域治理案例践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成功实践。习近平经济思想七个坚持中第四个坚持——“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公地效应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勇于担责,出台了《贵州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更好地发挥了政府在宏观调控、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二是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的新发展理念的成功探索。三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成功实践,体现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的总体要求。《贵州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是全国第一部流域生态保护法规,贯彻了生态补偿、资源审计、河湖长等十二类制度,良法善治,形成合力推进赤水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为2020年国家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提供了积极借鉴,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作为法律,在长江流域全面落实。按照中央环保督查领导小组要求,我省赤水河的生态保护已从干流推进到习水河、桐梓河等支流,目前省水利厅正编制我省赤水河各支流小水电清理整治方案,待省委、省政府批准后执行。

学员陈榆代表第三组发言

第一个关键词是“科学发展的要求”。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是世界、民族、国家、个人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作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首次明确“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面性的变化。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正是贵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鲜活案例之一和具体体现。

第二个关键词是“完善制度的建立”。马克思曾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要求而形成起来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从过去的“求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同时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也对生态文明提出了更高的刚性的要求,怎么做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必须解决的难题。从赤水河的案例来看,一是政府主动及时全面的介入非常重要。二是系统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政策非常关键。三是统筹平衡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牵头定规则,发挥市场作用建立长效的经济运行机制非常有效。四是调动全社会参与其中实现长治久安非常有力。

第三个关键词是“活学活用的推广”。学习的目的是借鉴其有用的工作立场、思维方式、具体举措。通过赤水河这个案例,大家一致认为:一是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深刻体现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三是深刻体现了正确的政绩观;四是深刻体现了系统思维;五是深刻体现了底线思维。我们将把这些体会融会贯通到今后各自工作领域里,更好地推动工作,更好地服务群众。

学员魏巍代表第四组发言

第一,赤水河生态文明治理改革成功的核心聚焦点在于“制度创新”。赤水河流域贵州段承担了我省九分之一的GDP总量,是举足轻重的生态资源。对于我省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生态文明改革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示范意义。赤水河生态文明改革的核心,正是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找准了突破口,从顶层设计、制度层面,发挥优势,进行积极的“制度创新”,取得良好的成效。制度的核心在于建立规则,规则的核心在于形成对各方有效的约束和规范。这些制度既有创新性,又有针对性,既解决各自单项的突出问题,更协同为一个整体发挥出制度体系的“组合拳”作用。举例来说,以前大家过度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对自然资源资产的非经济价值认识严重不足,同时还严重的存在着产权边界不清晰的问题。按照问题导向的思路,“建立流域资源使用和管理制度”“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这样的制度创新的例子,在赤水河生态环境治理改革的过程中比比皆是,例如:抓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设,这是瞄准“底线”问题;抓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这是瞄准“自然资源有价”问题;抓环境保护河长制,这是立足“长效机制”,等等。

第二,坚持“六种思维”是通过学习研讨得到的核心启示和收获。坚持法治思维。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起来,用制度来约束发展,用规范来护航发展。坚持底线思维。把生态保护当做红线,当做刚性约束和纪律要求。坚持民生思维。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把惠民观贯穿到制度设计和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坚持系统思维。在制度设计中体现系统性、科学性、完备性,覆盖生态文明改革各个领域,涵盖多个维度。坚持市场思维。利益平衡,收益共享,责权明晰。这样有利于制度的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持续坚持,也有利于制度的推广复制。坚持端正的政绩观。将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履职尽责,要把对生态和发展辩证统一的思维意识树牢。

第三,对于赤水河生态文明治理制度创新的经验成果如何有效推广,大家通过研讨认为,设计制度时,要从具体改革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方面考虑,坚持问题导向,运用系统思维和方法,才能设计出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有严密的理论逻辑关系,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制度体系。制度设计出来后,要实事求是,分而治之。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成熟的、值得推广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适时在贵州乃至全国铺开;对于尚不成熟但具有推广价值的改革经验,也应该适当扩大试点范围,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继续深入探索。进一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建立示范性、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改革制度,让贵州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真正落实总书记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出新绩”的要求。


审核:丁 杰

编审:马 君

终审:漆安桂

                              

附件: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