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体班培训 >> 主体班最新资讯

缅怀先烈不忘初心担当使命

——第73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到王若飞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作者:龙施军 兰永胜图:中青一班(第73期)班(支)委来源: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发布时间:2022-05-18


5月11日,中青一班(第73期)全体学员到安顺王若飞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深切缅怀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的历史功绩,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崇高的爱国精神、伟大的奉献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王若飞同志少年投身革命、远渡重洋寻求真理,穷其一生践行了“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诺言,诠释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的绝对忠诚。1922年6月,其与赵世炎、周恩来等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积极从事马列主义的宣传。1923年由法国共产党党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因工作需要,王若飞同志化名黄敬斋,被派到内蒙古地区开展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因叛徒出卖,王若飞同志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在狱中,王若飞同志还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机会向狱友传播共产主义思想。1937年8月,在党组织的多方营救下,王若飞同志出狱回到延安,继续投身于党的事业。1945年8月,作为中共代表团代表之一,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赴重庆谈判,经过数月谈判斗争,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了著名的《双十协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飞同秦邦宪、叶挺、黄齐生等同志从重庆乘机返回延安时,由于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年仅50岁。 王若飞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投入到共产主义事业之中,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一切要为人民打算”,成为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在庄重而朴实的陈列馆里,同学们一边参观,一边认真听取讲解,通过仔细观看展出的大量图片、实物、影像,一件件史实,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同学们了解到王若飞同志的光辉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他追求真理、坚定信念、英勇奋斗、为民谋利的一生,充分体现出一个共产党人为革命事业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参观期间,在王若飞故居会议室,中青一班还开展了主题为“红旗不倒  信念永恒”的情景教学,通过现场教学和情景再现,让大家再一次强烈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为革命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在王若飞同志雕像前,全体学员整齐列队,瞻仰并敬献鲜花,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通过此次活动,学员们不仅缅怀了伟人的历史功绩和崇高风范,而且表达了对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限敬仰之情,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永远难忘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灵魂的洗礼。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王若飞同志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懈奋斗的精神;学习他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讲党性,讲原则,襟怀坦白,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在奋力谱写多彩贵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贡献自己的春春和力量。


参观结束后,中青一班还到安顺开发区幺铺镇青源村(原为青苔堡村),参观了曾抚养、教育王若飞并使之走上革命道路的黄齐生先生故居,缅怀和追思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四·八”烈士黄齐生。



 

执笔:龙施军  兰永胜

审核:王  峰

编审:马  君

终审:田茂嬴



关闭按钮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