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最新播报

评论综述

展望“十五五”

我们的“十四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把乡土民居建成“创客小院”

作者:吴兵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5-10-31


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里,网红正在直播。 余军 摄(影像贵州)

【机会在这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小兰山数字文化

产业生态村落


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高寨村,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应运而生。作为全国首个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小兰山以“数字视听产业”为核心引擎,聚焦“视听内容生产、视听场景应用”特色方向,构建“科技—文化—生态—产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这里正成为政策与市场共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发展热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此刻的我们】


“娟娟姐,又去拍抖音啊?”


“是呀!记录记录咱们村的新样子!”


10月29日午后,运营抖音账号的贵阳市观山湖区高寨村的村民刘娟娟,正举着手机在村里穿梭。她的镜头里,既有扛着锄头准备下地的乡亲,也有步履匆匆赶往数字办公楼的年轻面孔。


“这几年我们村子变化太大了!”一位路过的村民笑着感慨道,这话引来了不少附和。


这变化,确实翻天覆地。这个矗立着现代化数字办公楼、飘着咖啡香的地方,三年前还是一片破旧的鸡圈和闲置农房。如今,漫步小兰山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村落,外表看,它依然是一个保有乡土烟火气的普通村子,村民该挖土的挖土,该种菜的种菜;但往里一走,一栋栋经过“原址原建”改造的数字办公楼、时尚咖啡厅、便捷食堂、高端酒店、连锁便利店等次第呈现,数字新潮与田园风光在这里奇妙交融。


数字产业的落地生根,不仅让高寨村实现从传统村落向“村中城”的华丽转身,更吸引了一批批追寻理想工作生活方式的新面孔在这里安顿下来。负责小兰山整体运营的贵州湖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商总监王俊竺深有感触地说:“在小兰山工作的人,都管自己叫作‘新村民’,我们都是村子里的一家人。”


来自辽宁的尚进,就是被这里的发展机遇吸引而来的“新村民”。“我从东北来到贵州,就是看中了这里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势头。”尚进说,“小兰山独特的产业生态和国企平台的发展前景,让我看到了无限可能。”


而邱安则深深爱上了这里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咖啡厅里边喝咖啡边办公,累了就看看百花湖的景色,这种‘柔性办公’模式让人特别放松。”邱安笑着说,“林间栈道、滨湖步道都是我们的移动办公室,自由的工作方式与田园生活在这里完美融合。”


王俊竺用一组数据展示了小兰山的成绩:“截至目前,我们已成功引进46家数字视听、文艺文创、数据标注等领域的企业,形成了‘上游研发拍摄—中游平台搭建—下游内容播放’的完整产业链,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我们还为当地提供了超过100个就业岗位,预计2025年将为村集体创收500万元。”


数字企业带来了新岗位,也为老村民开启了新生活。村民开的特色餐饮店、民宿店,周末常常生意火爆。小兰山还组织开展摄影、剪辑、内容生产等培训,娟娟姐的抖音号就是受益者之一。


“我们开展了多期数字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直播带货、内容创作等新技能。”王俊竺补充道,“让老村民和新村民都能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从破旧鸡圈到数字产业园,从默默无闻到国家级试点,高寨村小兰山的蜕变,是数字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外面是乡土烟火,里面是数字新潮,古老村庄与前沿产业在这里奏响了和谐的共富曲。“未来五年,我们要让小兰山的数字视听产业在全国唱响,建成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数字‘桃花源’。”王俊竺说。


【未来5年这样干】


从“产业园”到“幸福里”


展望未来,小兰山的蓝图更加清晰。贵州湖码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招商总监王俊竺描绘着发展路径:“我们将继续深耕数字视听产业,计划再引进60多家生态企业,让常驻办公人员突破2500人。”


“空间拓展上,我们将把文旅板块延伸至相邻的石操村。”他补充道,“打造滨湖休闲带和产业核心区,引入更多本土品牌,完善‘柔性办公’配套。”同时,园区将打造666个“创客小院”,吸引数字游民和自由职业者入驻。


对于村民共富,王俊竺表示:“我们将通过产业带动,实现村集体年收入持续增长,村民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同步完善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让‘数字小兰山’真正成为‘幸福小兰山’。”

责任编辑:songqiuyunn
关闭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