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牢记党校初心,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强调要“发挥好智库作用”。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明确提出,推动教学、科研与决策咨询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发挥好智库作用。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党校推动高水平为党献策,离不开高水平的智库建设,要从组织、机制、平台、队伍四个维度为高水平智库建设提供全方位保障。
做好高位推进的组织保障。智库建设要加强,组织保障是根本。要强化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进,将智库建设从“一域工作”提升为“全局工作”,纳入校委整体工作部署。要重塑管理中枢,设置智库专职管理机构,压实主体责任、形成整体合力。要统筹调度全体教研人员和各相关职能部门,凝心聚力共谋智库发展,共同为智库报告选题、研究、协同智库成果转化和传播等工作持续发力。要聚焦党校政治资源、学员资源、系统资源等优势,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党校智库更靠近党委、政府决策中心,具有更强政治属性的独特价值,打造党校智库核心竞争力,使其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最强大脑”。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成立专职管理机构,为智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统筹协调、资源整合效能显著提升。
构建激励导向的机制保障。智库要发展,离不开教研人员的积极参与。要构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树立鲜明的激励导向,持续释放智库研究生产力,激发教研人员的内生动力。要树立鲜明的成果导向,将智库成果产出同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级和绩效考核挂钩,让咨政研究获得与学术研究同等重要的荣誉性尊重和制度性保障,推动教研人员从“要我研究”向“我要研究”转变。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在深入调研省内外20余家智库及党校、高校激励模式后,出台《智库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制度,从明确对智库成果予以激励实现机制破冰,到对智库成果依质量高低分层激励实现机制重塑,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的“指挥棒”作用,咨政报告数量在短短三年时间内近乎增长十倍,折射了智库建设的整体质变。
推动多方联动的平台保障。开放包容、协同互鉴是推动智库发展、提升智库影响力的重要举措。要打破行政壁垒、破除信息孤岛,加强多方联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要推动党校系统之间的联动,纵向贯通“中央—省级—市(州)级—基层”多级党校资源,横向联动兄弟省市党校资源,编织纵横交错、系统联动的党校智库研究团队,形成“向上借智+向外联动+向下扎根”的开放格局。要推动与党校系统外的高校、研究机构、高端智库之间的联动,在共办学术研讨会、共同开展咨政研究和报告报送等领域持续加强合作交流,积极“借船出海”。通过持续强化多方联动,中共贵州省委党校与多家省内外党校、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起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同携手推动智库建设再上新台阶;积极争取中央党校学科、师资资源支持,聚力奋进成为服务西部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智库;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创新实践研究院”等平台,直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需求;与四川、重庆等地党校建立“川渝黔榕”协作联席机制,推动贵州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
形成英才汇聚的队伍保障。人才是智库建设的核心支撑和第一生产力。要通过外引内培持续加强智库队伍建设,打造智库研究核心团队。要探索建立知名专家领衔智库研究机制,通过“与巨人牵手”,助推年轻教师从“不会做”向“逐渐把握规律”转变,快速提升咨政能力。要充分用好党校教师队伍和学员队伍的“两个不一般”,构建“教师+学员”联动研究机制,常态化组织教师指导学员开展调研、撰写咨政报告,推动教师的理论优势与学员的实践优势相结合,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要用好党校学员这一宝贵财富,充分吸收学员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让经常做决策的人为决策研究提供“金点子”、开出“好方子”,将学员的“思想富矿”打造成智库创新的“活水源泉”。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持续强化智库队伍建设,常态化邀请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咨政报告撰写培训,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专题授课,指导、带队、参与咨政研究,全方位提升教研人员咨政水平。出台《学员“两带来”推进决策咨询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试行)》等办法,以智库“高质量成果指导项目”激发教师和学员联合研究、协同发力的积极性。教师和学员两支队伍撰写咨政报告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强化智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队伍基础。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副校长、贵州发展制度保障高端智库研究员)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4040号-5
站务联系电话:0851-83602383 省级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站务联系邮箱:gzswdx2010@126.com 本网站建议采用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浏览器,电脑分辨率为1366*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