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中央精神
  • 省委要求
  • 理论文章
  • 党校声音

敖以深 莫蕤: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作者:        来源:贵州日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强大的思想引领力、广泛的社会动员力,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地处西南腹地的贵州,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抗战时期的战略大后方、国际大通道关键节点和重要兵源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贵州各族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独特而重要的贡献。


广泛动员群众,筑牢抗日救亡思想根基。贵州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的抗战动员区。早在抗战初期,中共地下党组织就利用各种渠道深入贵州城乡,传播抗日救亡主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唤醒民众、凝聚民族力量以共御外侮的重要性,在贵州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教育,为抗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党中央先后派黄大陆、邓止戈、秦天真回到贵州,快速重建中共贵州省工委,号召全省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立即行动起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此外,还建立《新华日报》贵阳分销处、八路军贵阳交通站,领导贵州省学生救国联合会,引导贵阳“筑光音乐会”“沙驼话剧社”等群众团体,积极宣传抗战救国主张,开展募捐支前、慰劳军队、组织战地服务团等工作,将贵州抗日救亡运动推向新的高峰。


整合各方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动员下,贵州各阶层群众广泛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广大工人积极开展生产竞赛,为前线赶制军需物资;农民群众踊跃缴纳公粮,支援军队后勤;商界人士开展义卖募捐,筹集抗日资金;青年学生报名参军,奔赴抗日前线。据统计,抗战期间贵州各族群众贡献军粮超过1242万市石,募集军款共计5.78亿元,征工人数达到1286万余人次,63.9万人应征入伍,补充到各地抗日军队中,为全国抗战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支持。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推动下,贵州组建11支部队奔赴抗日战场,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滇缅抗战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贵州人民抗战史。


培育抗战人才,积蓄民族复兴力量。抗战时期,大量沦陷区学校和文化机构内迁贵州,为贵州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机遇。中共地下党利用这一契机,在学校开展进步教育,培养抗日人才。在贵阳、遵义等地的内迁学校和本地学校中,党组织引导教师开设抗日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抗日实践活动,许多学生因此走上革命道路。此外,党组织还积极输送贵州青年到外地学习深造。抗战期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贵州进步青年奔赴延安、重庆等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院校学习。这些青年学成后,一部分回到贵州从事抗日工作,一部分留在外地参加抗战,他们将学到的革命理论和抗日经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人才的培养不仅支撑了当时的抗日斗争,更为贵州乃至全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储备了力量。


支援黔南抗战,牵制日军战略行动。1944年11月底,日军从广西分兵三路侵入贵州,黔南的独山、荔波、三都、丹寨4座县城沦陷,陪都重庆的安全面临极大威胁。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共地下党迅速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斗争,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农民抗日游击队”等武装组织,利用山区地形开展游击战争,破坏日军的交通线,袭击小股日军,缴获武器弹药,给日军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在日军占领的县城和交通沿线,党员、干部秘密潜入,发展地下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建立地下情报网络,搜集日军的兵力部署、武器装备等情报,及时传递给抗日军队。贵州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在独山深河桥等地英勇抗击敌人,成功解除了日军从广西通过贵州进入四川作战的图谋,此后,日军由军事进攻转向战略撤退。《新华日报》及时报道黔南抗日战况,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积极动员广大民众参加抗战,极大激发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zouchangyan
关闭按钮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4040号-5
站务联系电话:0851-83602383 省级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站务联系邮箱:gzswdx2010@126.com 本网站建议采用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浏览器,电脑分辨率为1366*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