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十四五”,黔南在产业上构筑新体系,发展上注入新动能,生态文明上勇争先,民生上更有保障,社会治理上水平更高,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发展答卷。
抓住“风口”,经济发展可圈可点。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新能源产业“风口”,福泉新能源材料产值占全省新能源材料总产值的四分之一,黔南磷酸铁锂出货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面对发展考题,黔南在推动长板更长、优势更优上“下功夫”,塑造了生机勃发的黔之南。
拉长生态长板,擦亮生态之州品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在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上下足“绣花功夫”。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推进,三都“村马”、罗甸大小井等成为文旅新招牌,有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了发展的“含绿量”。
社会治理有效,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将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和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州,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好花红民族炫歌越唱越响亮。
展望“十五五”,黔南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围绕“316”总体部署和“4233”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按照“谱写新篇章、建设模范州、打造增长极”的路线图奋力干出新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