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奋力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篇章

作者:雷德雨        来源:贵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4-06-05

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六个坚持”,为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西部大开发新篇章擘画蓝图、领航掌舵。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六个坚持”重要要求,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进一步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作出贵州贡献。


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的地理、资源和产业特点,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制定差异化的产业转型升级策略,充分发挥创新的动力作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方面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农副产品、能源、资源深加工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同时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要始终筑牢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推进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化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加强江河源头生态保护、提升水源涵养功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另一方面,重点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能源资源产业,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和消耗,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是西部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西部各省份应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深化与共建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开放应积极利用这条通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现与东盟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努力实现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融入全球。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西部地区煤炭、天然气、稀土、铝土、钾盐、镍、铜、铀、钍等重要的地下矿产资源,储藏量都十分丰富,对于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要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大做强一批国家重要能源基地,提升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同时,加强矿产资源规划管控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形成一批国家级矿产资源开采和加工基地,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加工水平,确保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为维护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


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根本立场与价值导向。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经济有机结合,持续推进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部地区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紧贴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兜牢民生底线,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各族群众共同享有治理成果,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作者为中共贵州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zouchangyan
关闭按钮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4040号-5
站务联系电话:0851-83602383 省级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站务联系邮箱:gzswdx2010@126.com 本网站建议采用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浏览器,电脑分辨率为1366*76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