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标志着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要深入把握其历史底蕴、理论逻辑、实践指向、价值旨归,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底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中华文明绵延几千年没有中断,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华民族早就懂得“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文化之道,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生命禀赋和生存智慧。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迎来希望曙光。中华文明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等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真理之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脉,中华文明在现代转型中“老树春深更著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实和滋养马克思主义之魂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中彰显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历史土壤,“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深刻阐明了“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历史主动与文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魂脉”与“根脉”相契合,产生连锁“化学反应”,从而筑牢道路根基,打开创新空间,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巩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文化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本质规定的认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不断探索、总结、凝练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经验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和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逻辑严密、论述精辟,既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是什么”进行精准把握,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什么”进行把航定向,明确首要政治任务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既对宣传思想文化“如何做”提出原则指导,强调“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也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什么”明确其功能定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涵盖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诸如关于党对文化工作全面领导的观点、关于文化自信的观点、关于“两个结合”的观点、关于文化使命的观点、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观点等等,都极为深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历史维度和现实观照、党性要求和人民立场、民族视域和世界眼光联系贯通起来,既有宏观层面的整体指导,又有具体层面的策略谋划,既有认识论的揭示,又有方法论的指导,既阐明了任务书,又提供了路线图,充分彰显了这一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进入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在举旗定向、正本清源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事业日益繁荣,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迈向新征程,朝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实践要求,“七个着力”的要求极具现实针对性,对于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作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旨归。中国式现代化蕴涵着中国之道、中国之治、中国之理的丰富文化意蕴,其内在要求是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迈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只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规定是“社会主义”的而非其他什么主义的,文化发展的价值旨归是要充分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习近平文化思想秉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的文化立场,确立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根本价值导向,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国之大者”。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人民的主体性作用,让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发展全过程,重视人民的文化参与、文化表达、文化创造,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文以化之”的育人功能,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要做好为民服务、满足需求,又要注意教育引导群众,通过文化教育、文艺熏陶、文化浸润提高人民综合素质,让个体的生命潜力、生活品质更加丰富、饱满,让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XZZ004〕阶段性成果)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贵州行政学院、中共贵州省委讲师团) 版权所有 黔ICP备18004040号-5
站务联系电话:0851-83602383 省级政府服务热线:0851-12345
站务联系邮箱:gzswdx2010@126.com 本网站建议采用360极速模式、谷歌、火狐浏览器,电脑分辨率为1366*768以上